快新闻

中国工程院院士披露中美芯片真实差距


中国工程院院士披露中美芯片真实差距

倪光南曾被评为中国十大IT风云人物(图源:VCG)

因中美贸易战的缘故,社会各界对芯片的关注度急剧上升。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就中美芯片产业差距给出了答案。

芯片,又称微电路,是指内部含有集成电路的硅片。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经历了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缺芯少魂”却一直是产业发展的一大困境。

去年以来,中兴、华为两家企业遭遇的芯片、操作系统“断供”事件,再次将这一困境凸显出来。

北京时间6月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接受了中共党媒《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公号“侠客岛”的采访。

相关阅读

首轮5G集中采购启动 中国移动斥资近400亿

针对中美关系与5G技术 习近平最新回应[全文]

剑指美国 中国将建立国家技术安全管理清单制度

倪光南表示,“中兴事件”“华为事件”没有发生之前,很多人觉得芯片就是很普通的电子元器件,直接从市场上买来用就是了。但实际上,芯片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制高点,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和信息安全。

倪光南表示,中国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芯片设计公司,芯片设计水平也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即便如此,中国在芯片设计领域还存在设计工具方面的“短板”。芯片设计需要依赖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EDA)。不过,提供该软件服务的主要是3家美国公司。

在芯片制造领域,包括制造工艺和制造装备方面,中国能力尚弱。

目前,在芯片制造领域,占有领军地位的企业大多来自美国、日本等国家,中国芯片制造厂80%的装备需要从国外进口。

此外,芯片制造所需的材料也大量依赖进口,有的材料如光刻胶需全部进口。

中国工程院院士披露中美芯片真实差距

华为自主研发的芯片产品(图源:VCG)

中国工程院院士披露中美芯片真实差距

中美贸易战已扩展至科技领域(图源:VCG)

面对内部“短板”、外部封锁等难题,倪光南表示,一旦供应链的某个环节“断供”,就会使整个行业陷入被动。这种情况下,需要集中力量去突破供应链中薄弱环节的关键核心技术。

值得关注的是,核心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支持。新研发出来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如果没机会到市场去试错,没有进入市场的良性循环,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很难达到用户满意的水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做好市场化引导。

倪光南指出,发展大型软件或芯片产业的投入周期,往往以一二十年来计,资金投入非常大,单纯靠市场和企业是难以实现快速突破的。

因此,要发扬举国体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优势。比如,国家层面制定一些长期规划纲要和发展计划。

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引入金融市场的配套支持,注意平衡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短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