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玩家

只要 64 元,你就能“实现”登月梦


从上世纪50年代的太空竞赛开始,证明着人类初探太空的航天时代开始启程,太空竞赛确实大大推进了人类迈向太空的进程,尤其是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间接确定了美国成为太空竞赛的最后赢家。人们所熟知的阿姆斯特朗,便是通过此次任务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

a

当年设计的登月标志

Apollo11VR 这款游戏便是以阿波罗登月为背景,由爱尔兰创业公司 Immersive VR Education 制作的,于去年9月上线 Kickstarter 并成功筹得 €36,623(约合27万人民币)。

ca

最初,游戏只有 Oculus 版本, 不过今年的4月2日在 Steam 上架,官方售价72元。

部分游戏画面预览(腾讯视频)

从故事情节上来说,Apollo11VR 大体上还原了1969年 NASA 的登月顺序,由于采用当年登月任务的存档画面和声音,一些关键画面也非常符合真实历史。

一场“葛优躺”式的登月

Apollo11VR 的交互环节并不多,或者说这款“游戏”由于其教育属性,更强调观赏体验。如果玩家晕动症比较厉害,最好全程坐在椅子上,因为在某些天旋地转的环节很可能会感到“站不稳”。

0

执行登月任务的运载火箭是“土星五号”——这也是迄今自重最大的运载火箭。在乘坐“土星五号”飞进地球轨道后,玩家将迎来第一个交互操作——登月舱对接。

as

土星五号

我们选择用 Vive 手柄进行对接(你也可以选择键盘 or 鼠标操控):玩家需要控制指令舱旋转180°,并尝试对接留在第三级火箭的登月舱,完成后系统会给出综合评分。

这是1969年登月过程中的一项真实操作,不过难度不大,一个手柄,加上耐心,就足以得到一个好分数。

不过接下来的交互,就不那么令人“顺心”了。

当年,阿波罗11号遇到了麻烦,因电脑计算错误,阿姆斯特朗不得不手动操控登月。游戏也在某种程度上还原了这一事件:在登月舱登录月面的过程中,玩家将化身阿姆斯特朗,尝试手动登月。

这个过程艰难又熬人,尝试几次可能都是失败,玩家也可以选择跳过。

0(1)

登月后,操作反而自由了些。你可以在登月舱范围内走动,望见一旁的美国国旗,还有同行的登月伙伴奥尔德林——他在登月舱周围跳来跳去。

0(2)

仔细在四周转转,也能触发一些有趣的交互操作,比如提示你安置被动式地震仪和激光测距反射镜,还可听语音讲解。

游戏还有一个有趣的设定:在玩家活动范围边缘的某个低洼处,一座黑色石碑伫立——没错,就是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代表宇宙生命终极奥义的黑色石碑。

asc

只不过,如今这块石碑上很有心机地刻着众筹者名单(用这种方式参与历史真的很酷)。石碑旁还有些宝丽来照片散落在地,如果玩家捡起其中某些“有声照片”,还能听听它们讲了什么。

0(3)

精美还是糟糕?两极分化的画质

Apollo11VR 最让人“出戏”的是画质。

最开始的肯尼迪电视讲话后,玩家将以无人机视角,俯瞰“土星5号”以及肯尼迪航天中心。虽然火箭细节看起来不错,但是发射场环境渲染相当一般,周围像是未加载好的 Google 卫星地图,毫无立体感可言。

cas

同时,章节切换时还有 loading 的加载画面,过场动画不连续导致游戏整体性被打破,成为 Apollo11VR 非常致命的硬伤。

此外,如果玩家不想“听话”地坐着体验,站起来走到指令舱外看看风景,就会发现发射过程中舱外的环境渲染几乎为零。

不过 Apollo11VR 也有令人赞叹不已的画面。

“1969年7月20日18:11UTC,当飞船在月球背面时,呼号为‘鹰号’的登月舱从呼号为‘哥伦比亚号’的指令舱中分离。”

游戏画面紧扣真实的任务情节,玩家以上帝视角俯瞰月球背面,一个巨大、漆黑的圆形物体挡在头顶,而淡淡的银河则环绕在身后。

当环形山初露锋芒,玩家逐渐看着日光升高,整个月面开始变得清晰可见——这一观赏画面直至登月舱与指令舱分离才结束。

其中,月面细节非常值得称赞,光明与黑暗的过渡、月面细节以及环形山的立体感都很强。

asss

整体来说,Apollo11VR 比较尊重科学和历史情节,这款“游戏”本身的定位也贴近于教育行业,寓教于乐。也有很多 Steam 玩家认为,游戏沉浸感更接近于 theBlu。

如果你是想要回顾登月历史的航天迷,或者渴望体验太空环境等大场景的 VR 玩家、天文爱好者,不妨趁 Apollo11VR 本周打折(折后64元)下手,圆你登月梦想。

题图来源:immersivevr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