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我们总是说微信聊天有多么方便,微博分享有多么简单,但无论是微信、微博还是更流行的直播,本质上都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达方式,可交流这件事,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人们渴望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想要得到回应,还想知道别人的看法,这个时候论坛就体现出它的价值了。
像如今的知乎,为什么会有大批用户愿意义务在上面写出高质量的答案?在与世界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见解之余,得到别人的认可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不然怎么会有那么高票答案里会有“没想到一觉醒来点赞过百/千了”的欣喜之言呢?而知乎其实也可以看作是更贴近现代互联网潮流的论坛形式了。
另一方面,论坛的匿名性质,也在无形中给人以安全感,在朋友圈、微博到处是亲朋好友、上司同事,发个状态都要斟酌半天甚至小心翼翼地设置“分组可见”的情况下,以陌生人为主的论坛反倒成了一个可以肆无忌惮吐露真言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天涯里以吐槽同事、吐槽男女友、吐槽父母为主题的帖子能够长盛不衰的原因了吧?
所以,只要我们还有与人交流的需求,论坛、BBS 大概就不会消失。
“反正,这年头逛论坛的,已经不算太年轻了。”某 ACG论坛骨灰级用户总结道,“留存下来的应该是那些 PC 时代习惯上论坛的人。”
话虽如此,一些较有规模的论坛还是不得不追赶一波潮流,推出了 app 版本。然而,正如我们在前文所说,论坛的内容偏“重“,其引以为傲的高质量帖子和回复,都是建立在用户付出大量时间的基础上。而把论坛搬到移动端的后,大家在手机上懒得打字,回帖都只是寥寥数字,更遑论在小小的屏幕上码出二货长文了。结果就是论坛的内容越来越水,能够贡献高质量内容的资深用户免不了因失望而离开,这也是不少论坛眼下面临的尴尬。
那些离去的老用户又去哪儿了呢?Bastian 给出了他的看法:
年纪大了,要带孩子了,要陪老婆了,要操心买房子了。
扎心了。
题图来自: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