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闻

媒体转型浪潮中的新物种:剧院式演讲平台“造就”


内容创业领域前述的三位短视频大咖,徐沪生、邱兵、马昌博分别做出了一条、梨视频和视知,微信公号界媒体人数不胜数。而方三文、张锐、唐岩等从网易出走的总编级创业者搞出了雪球财经、春雨医生和陌陌。

TMT圈则主要以中企系(从中国企业家出来的媒体人)为主,李岷和牛文文分别创办了虎嗅和创业家,如今虎嗅是业内当仁不让的第一科技媒体,创业家凭借黑马营的运营已经成功登陆创业板。几家科技媒体,都推出了自己的品牌活动,虎嗅有虎嗅FM节,36氪有WISE独角兽大会,钛媒体有T-EDGE,Pingwest有PingTalk,创业邦有创业邦100的年会和季节性峰会。

纵观整个转型浪潮,起势就是由线下再到内容平台,且选择了演讲这一特殊形式的,似乎只有“造就”。虽说一席更早出现,但一席的创始人严格来说是前出版人,且一席聚焦社会与人文。

为什么做演讲

和很多创业一样,“造就”的诞生也源于一个巧合。2015年末,汤维维刚离开福布斯,还处于思索阶段,“当时摆在媒体人面前的机会很多,大批同行在那段时间进入了各种各样的互联网公司,还有单干做自媒体的。我很清楚,互联网时代的媒体非变不可,但从没想过要自己创业。”

在媒体人浸淫多年,自然会对于媒介形态有着深刻认识。和北京相比,上海的媒体氛围确实少了些许热闹,但澎湃和界面的兴起,一条的火爆,给上海带来了生机。汤维维也一直在寻找媒体的创新形态,或者说在找一种全新的信息表达方式。从报刊书籍到互联网,这是一次创新,从门户到微博,是另一种形态的创新。

“我们都在说,为什么中国没有一个这样的演讲平台?我觉得,媒体的下一个创新形态将是线下体验和线上互动的结合,而TED剧院式的演讲就正好符合了这些条件。” 这些是汤维维眼中,“造就”出现的偶然和必然因素。只有当你有新的发现,做出了新的改变的时候,才会让你有真实的冲动去分享知识给别人。

所以,造就首先是一个认知分享的平台,演讲,无疑是获取认知的进程中最为快速、直接、动人的方式。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科学家,创业者,有思想的先驱者,他们提出过一个个的设想,并且把它们变成了现实。

造就的出发点就是找到身边的思想者和实验者,把他们邀请到舞台上,让他们讲述他们是怎么改变这个世界的。据造就提供的数据,自2015年11月以来,造就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地举办了30多场演讲,邀约了数百位科学科技、商业财经、人文艺术领域的嘉宾分享思想。造就创办一年多来,成为国内最大的剧院式演讲平台,单个嘉宾流量已突破百万。

在过去的10个月时间里,造就做了一个统计,显示造就的用户群偏向于高学历、高收入、高求知欲的一类人。造就的演讲嘉宾在参加过造就演讲之后,有很大一部分进而转化为造就的观众。

我去造就现场看过几场演讲,印象比较深的主讲人是科学家李一帆。做机器人是一件听上去很酷,实际极其漫长无聊的事情。当立志于用传感器治理中国雾霾问题的科学家李一帆,在演讲中放了一段他如何收集传感材料,做成了一个智能戒指来求婚的视频,听众边听边笑得前俯后仰。那是一种心照不宣的认同。还有医生、芭蕾舞演员、昆曲艺术团团长等职业身份的人,在造就上,用演讲的方式还原自己的经历。

“造就”每个月固定的演讲,在上海的梅赛德斯奔驰中心进行,每次是6-8个人进行演讲,每个人的演讲时间只有20分钟。保持在这个时间,观众不会因为时间过长感到乏味,也能受益于其清晰的分类和结构化的设计模式。

因为现场沉浸式体验,二十分钟可能带来的穿透力是巨大的。进入剧场都是一种心理暗示,这是一种仪式感的表达,而且,这种表达并不以讲者为中心。

从精英到公众的启示

造就发家于上海,上海是其大本营,但其演讲地图也颇有意思。5月份的时候造就在广州的星海音乐厅办了一场活动。他们发现广东是一个特殊的文化区域,一方面他们是传统制造业的发源地,比如说华强北,另一方面也是高科技的发源地,比如深圳。于是,他们又在广州开了第二场,并且希望辐射深圳地区。

今年七月,造就搞了一场“主动进化”的演讲。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人类简史》及《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现场聊起了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快速进化下人类生存的命题。

媒体转型浪潮中的新物种:剧院式演讲平台“造就”

1986年图灵奖获得者、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教授 John Hopcroft,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音乐艺术家朱哲琴,佳士得中国区主席蔡金青,耶鲁大学遗传学系副主任许田,作家李天飞,《我·世界》作者光子,润米咨询董事长刘润等人也都讲出了他们对于世界、对于文明的见解。

我们从这次规模化的演讲能看出来,造就的嘉宾邀请标准或者说风格,就是寻找科学、艺术、文化等领域的先行者。

汤维维在硅谷的时候曾经问过一位做机器人的科学家,“做机器人最难的事是什么?”她以为得到的回复是技术导向的,结果他却说“你永远要探索人和机器的边界在哪里,什么交给机器做,什么交给人去做,有的时候这个边界就在于,你的选择是什么。”

比如说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带给我们的可能是生命、自由,也可能是效率。这或许是未来持续需要探讨的话题。汤维维认为,说到底就是未来在科技和人性的边缘上,我们的判断、选择、认知到底是什么。

由此,我们能看出来,造就和TED一样,参与门槛并不低,涉及的话题范围相对垂直。不过,因为现在内容分发的便利性,所以,造就即便以相对封闭的剧院式演讲为起点,但开放的理念和品牌文化同时也吸引了诸多线上用户。如果说一些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架起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互通的桥梁,那么造就则拉近了所有用户思想的距离,并且有可能影响用户对于人生与未来的思考。

造就的名字很有意思,他们办大规模演讲活动所取的ID也是,先是此前的“主动进化“,到9月初即将开幕的”REMIX”。这次仍旧会有很多大咖,据说还有素人演讲的空间,就如同,造就所倡导的,每一个你我身边的素人,都可以是造就的演讲者。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