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闻

媒体转型浪潮中的新物种:剧院式演讲平台“造就”


媒体转型浪潮中的新物种:剧院式演讲平台“造就”

移动互联网浪潮下,媒体和媒体人的转型可谓是风起云涌。即便我们以群像视角来看,也仍会发现,这之中涉及的丰富性让人叹为观止,也可能唏嘘不已。虽说无法用一个固定模板来粗暴概括这一波媒体人重新寻找自身位置的过程,但我们会发现,成功的范本里面,一直都潜伏着媒体人的基因:擅长记录,能够讲述,长于传播。

无论是短视频创业的徐沪生、邱兵和马昌博,还是做出了明星级微信公号的罗振宇、张伟、黎贝卡甚至咪蒙,以及进甲方做了品牌公关高层或是创办了公关公司的前媒体人,都离不开一脉相承的根本,就是用各自擅长的语言,向他们的受众进行表达。

就像编剧罗伯特麦基所说的,所有写作者必须明白:我们都是人类,都经历着同样根本的人类难题,提出同样根本的人类疑问,生活在不断缩减的时间阴影之下。我在观察媒体人跳槽、创业的过程中发现,如果仍旧在坚守讲故事这件事情,运气一般不会太差。反倒是那些放弃优势转而攻占电商、O2O、科技金融等领域的,走得比较艰难。

我也在看他们所打造出的产品如何迭代,比如徐达内的新榜从一个围绕微信公号的榜单到现在成为内容创业的中轴型平台,新世相起初是一个私人特稿分享地带,现在的身份是突破了图文、音视频和广告创意边界的情绪收割机……

兜售成功的理论永远只是理论,吴声的“商业方法发布会”说法有点过头了,但“新物种”确实形成了一定的词汇风口。媒体人转型孵化的产品正在迭代出新物种,也有一些一出身便看上去不拘一格的。去年我开始关注到剧院式演讲平台“造就”。创始人汤维维此前是福布斯中文网副主编,延续了海派创业者的低调,但一岁多的“造就”看起来生命力越来越旺盛。吴声的这句话提在了点子上:“当我们谈论剧院式演讲这个形式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有了期待:有创造的内容永远值得我们尊敬,有意思的人永远值得我们等待。

媒体人转型路径

细化一下上面的说法,先从媒体人转型路径谈起。总结起来,媒体人转型大概四个典型路子。

一、在媒体里面打转转,由媒体人修炼成媒体精,这里面又分为从传统媒体到门户及资讯客户端。前者以南方系黄金年代的陈朝华、吴晨光,央视名策划李伦、名嘴邱启明为代表。陈朝华辞任南方都市报总经理加盟搜狐任副总裁及总编辑。原总编辑吴晨光后来去了一点资讯任副总裁和总编辑。而陈朝华也在今年年初履新360公司副总裁、北京时间联席总裁,吴晨光迎来了另一个媒体精搭档陈彤。

如果说起《客从何处来Ⅰ》、《看见》应该大多数都听说过或看过,李伦曾是这两档央视王牌节目的制片人,他跳槽到腾讯任副总编辑后操刀的《撒哟娜拉,车站酱》直播同样为人熟知。邱启明离开央视后,主持了下娱乐节目,不过还是一张新闻脸,后来跳到搜狐,轨迹和前述几位大同小异,传统媒体到资讯平台,现在他在搞纪录片创作。

二、从传统媒体编委的位置空降到互联网企业担任公关负责。这一类人物特别多,“跳槽狂魔”王以超,《博客天下》、《财经天下周刊》、《人物》杂志前出版人郭光东等是其中典型。离职加盟网上订餐平台饿了么。郭光东也是成名于南周,以评论见长,在媒体这行已做了15年。理论上讲,媒体大佬被互联网企业相中成为PR老大,主要是他们能摆平一些事情。

三、知名媒体人进VC圈;以央视知名主持张泉灵,前媒体人陈鸣为代表人物。张泉灵做投资,陈鸣做投后。在央视工作了18年的著名主持人张泉灵发现在是紫牛基金的合伙人。陈鸣现在是峰瑞资本投后合伙人。加入峰瑞资本前,陈鸣曾担任《博客天下》副主编、“博雅天下媒体集团”新媒体(主要就是“咋整”)主编、南方周末记者,他还和马一木,王左中右去折腾了一个叫做“短裤视频”的项目,后来陈鸣进VC圈,王左中右继续捣鼓他的变态字,并通过新公号开始变现。

四、积攒了人脉和人气后,创业自己做老大,这里面又分为做公关咨询公司和内容创业(以及其他垂直领域)两种。前者以上了新三板的速途、海唐,可能准备上新三板的庄凌(已更名为环智媒体)为例,速途创始人范锋曾经供职南方报业、经济观察报、天极媒体等,海唐公关创始人段志敏曾经是《京华时报》财经部主任,庄凌的创始团队以《财经》杂志、南方系和东早为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