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Nielsen SoundScan的预测,2017年美国的黑胶唱片销量将达到4000万张。相比十年前,这数字翻了40倍。
在本已该消亡的年代,黑胶唱片这种音频介质又跨越了几个时代重返市场,似乎还比之前活得更好了。
黑胶唱片的兴盛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索尼这样的大公司在今年CES展上发布了一款黑胶唱机;一些新兴的创业公司也没闲着,比如我们这篇的主角HYM Seed。
黑胶复苏了
全内置设计
HYM将黑胶唱机+蓝牙音箱+WiFi音箱的三类产品融入进了一体。
这件事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黑胶唱机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还是老上海大喇叭的感觉,而蓝牙或WiFi音箱已经是现在外观做出花的物件;在它们中间,至少跨越了磁带,CD等几个时代。
HYM这款产品的特殊之处是将三个时代的音乐介质融合
所以我们说将这三样三个时代的产品融在一起并不容易,好在HYM做的还算不错,Seed整体采用了一个90%以上用户都能接受的简洁的外观,黑胶唱机部分(也就是机械部分)为黑色,主要采用金属;蓝牙和WiFi则隐藏在下面的木质箱体里扬声器部分,这部分采用枫木颜色,虽然不是实木,但细节不错。
设计团队在颜色上很克制,从上到下只有黑色,枫木色,以及银灰色三种颜色,风格显得略冷淡。
整体风格偏冷
箱体内部藏着2个15W高音喇叭和2个25W低音喇叭,木质箱体的在保持冷淡的基础上做了一些特别处理,比如两侧的斜面设计,这点不提可能都不会注意到,但正是这些细节,让它显得出彩又不花哨。
箱体细节尚可
唯一略有点失望是Seed的遥控器,功能OK,但黑色塑料材质跟箱体一比质感差了许多,并且风格也不是很搭。
除了遥控器,机身正面的一行按键也能操控这款产品,并且是触控按键,跟正面银色边框融合一起。
遥控器风格不太搭
黑胶部分
黑胶是Seed最有特点的那部分,也是半独立于Seed的音乐体系外的。这半独立的意思是。唱片转动是纯机械部分,但发声、控制等等又跟下面的集成在一起。
Seed采用皮带驱动方式,这种以橡胶皮带连接马达和转盘的驱动方式非常成熟且稳定,橡胶皮带可以缓和马达震动,让整个系统更稳定。从Seed面对的用户群来说,皮带驱动也是比较合适的方式,毕竟它不是用来给DJ Scratch用的。
皮带驱动
但橡胶皮带毕竟只是一种细微缓震方式,对Seed来说,它的减震需求更高。
不要小看这4个扬声器的能量,尤其音量开大的时候,对一个靠唱针摩擦黑胶碟片的古老装置是沉重打击,它会让唱盘持续震动,导致唱针无法读取音乐。所以你看,无论是索尼还是铁三角的黑胶唱机,几乎不会把音箱放在结交唱机下面,他们更希望的是用户将自己的唱机外接到音响系统上,这样就避免了震动问题。
但Seed的特色正是集成一体化,他们解决震动的方式是重新设计了一个悬吊式系统,简单来说,给唱盘和唱针加一套缓震系统,让两者一直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仿佛是一辆颠簸的列车上,站着一个穿着气垫鞋的人。
黑胶部分加了一套缓震系统
这套系统在实际使用中也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在实际使用中,即便下面扬声器音量开到最大,唱片读取也不受影响。
很多人会以为黑胶唱机就是用唱针划唱盘发声,但如果搜一下“内圈失真”就会了解,其实它算个精密仪器,但Seed是个消费电子产品,一般用户不会有时间去自己计算唱臂,唱片或是针尖轨迹之类的东西,也不需要调节针压和防滑力之类的。
采用铁三角唱针
HYM给的是一个上手就用的最简方案,机器拿出箱子只要取放好唱盘,装好唱臂配种就好,超距或补偿角这些厂商都已经计算好,并且给了一个比较折中的方案,能让它在不用调节的情况下,将内圈失真减小到最小,官方号称“失真度控制在0.8%以下”。
既然这款产品不是定位发烧玩家的,所以除了33和45两档速度,其他可调选项都没有。
而音质方面,其实一体化音箱给了它帮助。
关于音质
Seed的特殊之处正在于它的机械跟电子部分是一个整体,所以谈到音质时候,应该把下面也带上。
唱针上读取的声音会被下面的2对喇叭播放出来,当然也包括了黑胶特有的噪声,以及老唱片细节不丰富,动态范围小这些问题,但这恰好是黑胶的真实还原。附带在一起的还有柔润,平缓,这对喇叭(或者说这套系统)都还原的相当好,表现不若于传统黑胶唱机+一套书架音箱。
箱体部分表现比想象好
如果要更好的音质,HYM页提供了其他解决方案,可以手机直连,或者通过HYM的App以WiFi方式放歌,两种方式理论上将都能有更好的音质。但总会有人说数码音“硬”,这是一个近似于玄学的话题。
前面触控按键
如果觉得这套设备本身的扬声器部分不够用,机身后面也提供了更多接口,你可以用过SPDIF或RCA口把它连入其他音箱系统,让黑胶或是其他音乐介质有更多样的音箱承载。
背部音频接口
关于情怀
黑胶唱片的美妙恰在盘面因灰尘、划伤和静电引起沙沙声,这是它的独特质感,也是数字音乐或CD无法带来的内涵。
唱片保存麻烦 使用也不如MP3分半 但这些恰好是黑胶的魅力
Seed的音质在同类产品中不能说是顶尖,它的难得之处在于,将机械和数码设备非常融洽的结合在了一起,并且赋予了一个不错的外观,让几十年前的发霉的产品、MP3里的歌、以及这两年才火起来的流媒体音乐能糅合在一台设里。
当然,对会选择它的人来说,最具有仪式感的还是第一种,当把一张黑胶唱片从封套里小心翼翼取出来放在唱盘上的时候,才会理解它比数字音乐有趣的地方。(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