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何明科知乎专栏“数据冰山”)
上图是利用大众点评网的数据,观测到的2008-2015年期间肯德基人均消费额变化与全国人均消费的对比:物价连年上涨,但人们在肯德基的消费却基本没有变过。
以中国市场在百胜基团每年贡献超过30% 运营利润的能力,如果肯德基能够继续保持对消费者吸引力,即使客单价低些倒也未尝不可,毕竟它在美国原本也就是一个平价快餐连锁品牌。然而,问题就在于肯德基,或者说洋快餐已经失去了对中国消费者的号召力了。尤其是吃着炸鸡汉堡长大的年轻一代,他们开始嫌弃这些高热量食物和喧闹的用餐环境,也不太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触这些“垃圾食品”。
麦肯锡去年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在受访的一万名中国消费者中,只有51% 的人表示他们在2015年吃过快餐,在2012年时这一比例还高达67%。
既然被嫌弃了,肯德基自然也想摆脱“垃圾食品”的标签。
1987年肯德基前门店刚开业时,菜单上只有原味鸡、鸡汁土豆泥、菜丝沙拉、面包、可乐、七喜、美年达、啤酒等8种产品,汉堡面世还是两年后才出现的。而如今在肯德基的菜单上,我们可以看到海鲜、米饭、蔬菜、汤、粥,大量本土化改良的同时,也大有向健康饮食概念靠拢的趋势。
不过,相比于鸡腿沙拉、燕麦面包、小龙虾这种阶段性的试水产品,现磨咖啡或许才是肯德基真正作为业务升级的产品线。
2015年,肯德基开始在国内卖起了咖啡,还用一则广告调侃了传统咖啡店的高溢价,强调自己10元起售的咖啡才是回归了咖啡本质。
(腾讯视频)
但不得不说,肯德基的反应还是慢了些,要知道老对手麦当劳的 McCafé(麦咖啡)早在2009年就进入了国内市场,后者的均价在20元左右。
从对性价比的强调来看,这款“精品咖啡”的定位还是对价格更为敏感的人群,避开了与麦咖啡和星巴克(均价约30元)的竞争。
单论价格,去年大火的北海道冰淇淋 Cremia 或许是近年来肯德基少有的“高端”菜品。22元/个的定价远超过了店内的同类产品,而且“12.5%乳脂含量”、“25% 北海道奶油“、“4种砂糖调和”、“15边风琴褶优雅外形”等字眼也无不诠释着这款冰淇淋的与众不同。
菜品的变更或许还不足够明显,那么餐厅装潢的改变可能更能凸显肯德基在“升级”上的决心。
明亮的红色是肯德基餐厅一贯给人的印象,但这几年在一些一线城市的门店中,标志性的“肯德基红”已被黑、白这类“高级色调”所取代。低垂的筒灯、舒适的座椅、定制的挂画,肯德基在2014年推出了这类“Dining Room”概念,希望能让顾客在店内多作停留,这倒是与星巴克打造生活方式的“第四空间”不谋而合。
(图片来自:界面)
杭州新开的 K Pro 轻食餐厅,也是肯德基在快餐升级上的另一种尝试。不同于 Dining Room 的“禁欲风”,以绿色为主色调的 K Pro 给人的感觉更加清新。
(图片来自:搜狐)
K Pro 菜单也体现了“高级感”:北海道冰淇淋、南美白虾、鲜榨果汁、比利时生菜藜麦色拉、夏季限定款小龙虾帕尼尼,这些菜品几乎看不到肯德基的影子,即使是最经典的原味鸡,都被装到了铺有牛皮纸的小篮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