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 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惨的消费电子产品品类了,不光是各家 PC 大厂之间竞争激烈,常年把利润率压到警戒线,还要面临每年出货量下滑的逆境,现在可好,连 iPad 都表示,PC 的市场我有兴趣来占领一下,即便 iPad 以及它背后的平板电脑市场衰退的速度比 PC 市场衰退得更快。
从微软的 Lumia950开始,做手机的开始梦想把手机连上显示器变身桌面模式,进而取代常规 PC 的位置。本来是微软的一盘大棋,但是无奈微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现在 Windows Phone 也没了动静。这一切都在说,PC 已经这么惨,你们再欺负它肯定没有好报。
iPad Pro 系列更适合坐在办公室回邮件”已阅”的老板一族,但是对于我这种每天都要在键盘上打几千字的人来说,用 iPad Pro 实在是一种生产力大倒退。至于用 Lumia950接拓展坞再接显示器的人,可能是要和 Office 相伴终生的节奏,毕竟 Continuum 模式下能支持的应用少得可怜。
今年发布的三星旗舰机 S8能够外接不少的配件,其中有一款就是能将 S8变身为桌面模式的 Dex 拓展坞,将手机拓展坞和显示器以及外设连接到一起之后,用户就能拿手机当 PC 一样使用,享受桌面体验。
不体验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本篇文章完全是在三星 S8加 Dex 拓展坞的环境下写出的。
硬件和基本操作逻辑
Dex 拓展坞并不大,整体跟小朋友吃饭的碗差不多大,滑开上盖可以看到和手机连接的 USB Type-C 型插头,背后则是一圈USB Type-C 型插口(用于连接电源),HDMI 插口插口(用于连接显示器),以太网接口插口(用于联网,但手机本身可以连接无线网络),以及两个 USB 接口插头(用于连接键盘鼠标等外设)。
外形上这东西可说的不多,属于那种放桌面上没人会注意的东西,没有什么入侵感,也不像很多迷你电脑那样追求设计感。
外设支持方面,我的键盘和鼠标都是即插即用,不过键盘鼠标在 PC 上的各种设置就不能使用了,我只能调一下鼠标指针速度而已,至于它们本来的宏键设置和灯效基本就别想了。
在连接体验上,Dex 做得不错,各项插口连接正确,显示器输入选择 HDMI 之后就能使用了。在进入到桌面模式之后,只要是用惯了 Windows 系统的人一般不会出现什么使用障碍。基本的操作逻辑很类似:单击选定,双击打开应用,右键更多选项。一些 Windows 上的常用快捷键也能无缝移植,比如 Ctrl+C / Ctrl+V 复制粘贴,Win+Tab 开启多任务窗口,Shift+Space 输入法中英文语言切换等等。
在整个界面上,Dex 模式下的桌面底部依然是任务栏,从左至右分别是:应用抽屉键、多任务视窗键和 Home 键、当前任务栏、状态栏。它们分布的逻辑和 Windows 也基本类似,按下 Win 键也可以呼出应用抽屉,拖拽应用就能放到桌面。有一点点割裂的地方是,大部分的 Android 应用并不支持横屏和全屏,所以它们呈现在桌面上的状态就是一个个的手机界面。比如优酷视频就只能以一个小窗口播放,想要看全屏视频就得切换到三星自带的视频应用。而微信看起来就和 PC 上的 QQ 有些类似,到了具体应用的体验层面,就像拿着鼠标代替手指头点按一样。
能够支持横屏和全屏的应用目前并不多,三星自带的邮件,浏览器,视频等大部分应用都可以,还有应用商店里的 Dex 专区也有几个应用支持,主要是 Office 相关的几个生产力应用,其中有正版的来自微软的 Office N 件套的(需要有正版订阅才能完全使用)和来自韩国开发者商 hancom 提供的 Hancom Office(相当于中国的 WPS,可免费完全使用)。
典型应用场景
浏览器
在 PC 上,我使用得最多的其实就是浏览器。一旦变身 Dex 模式之后,三星的默认浏览器就成了桌面模式,外观和使用逻辑跟 Chrome 也没什么区别,不过因为我常年使用 Chrome 的原因不仅是它轻快,更是因为这里面存了我大量的书签和拓展程序,不用我重复录入很多东西,在不同的设备上都能获得快捷的体验。
然而,在三星默认浏览器上,我同步不了 Chrome 的书签,也没有什么拓展程序。
当我去下载 Chrome 的时候,又陷入了尴尬的死循环。虽然 Chrome 也有桌面模式,不过当我想登录我的 Google 账号的时候,设备提醒我需要更新 Google 框架服务,当我点击更新的时候,设备又提醒我 Google 框架服务仅为触屏设备服务,不支持 Dex 模式。所以一个不能登入账号的 Chrome 的体验,还不如三星默认的浏览器呢。
除了以上两个槽点之外,从零开始的默认浏览器体验就没什么可吐槽的了,毕竟我在我们的后台写文章写到这里也没遇到什么岔子,稳定性看起来比 Chrome 还好些。
微信
作为每日使用时常最高的应用,微信在 Dex 上可以说是比 Windows 端还要强大。手机端的微信是全功能的,能发红包能抢红包,还能刷朋友圈发朋友圈,也能用小程序。
至于 Windows 或者 Mac 端的微信,更像是一个沟通工具。
所以我在 Dex 上用到了完全版的微信之后,就完全不用拿起手机抢红包刷朋友圈了,聊天沟通的效率也没有什么下降。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快捷键,在 PC 上我们可以通过 Ctrl+Enter 或者其他快捷键来发送消息。但是这招在 Dex 上就不灵了,我每次发送消息就只能用鼠标点一下那个绿色的”发送”按钮。
另一个意外之喜是,微信小程序居然在 Dex 下可以多开窗口,同时在好几个小程序之间切换使用。好吧,这其实是个并没有什么 x 用的彩蛋功能。
Office,其实只有 Word
上面说了我们在 Dex 模式下有正版 Office 和韩国版 WPS 可以选择,事实上这个名为Hancom Office 中的 Word 体验简直就是一泡污:几乎没有可用的中文字体,字体渲染像马赛克,复制粘贴出现格式错误。
需要正版订阅的 Office 在 Dex 上的体验就好得多了,字体支持,字体渲染,复制粘贴的体验都相当不错,可以满足基本的文档编辑需求。
(从左至右:原文件,WPS,Word Android 版)
虽然三星没有推荐 WPS,不过我还是好奇心作祟下载试了下,发现它居然支持横屏和全屏,并且能够达到可用的状态。不好的一点就是字体支持不全。同事发我一份包含有五种字体和颜色的 Word 文档,最终的结果是,Hancom Office 打开什么是一篇空白;WPS 则全都统一成了某种黑体;正版的 Office 则能支持常规的字体,至于有些幺蛾子字体还是不支持。
所以,如果文档对字体没什么要求的话,WPS 是可用的,但是有更高需求的话,花钱订阅 Office365吧。
音乐&视频
当 S8插在 Dex 底座的时候,耳机插口也被挡住了,因此想要听音乐又不扰民的话,就只能用蓝牙耳机了。
我测试了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和 QQ 音乐三个比较常用的音乐应用,均可正常使用。
到了看视频的时候问题就来了,目前优酷土豆爱奇艺等视频网站的网页版基本上都还是在用在 flash player,但是 Android 系统早已经不在再支持这个破玩意儿,所以在浏览器上我们是看不了这些网站的视频的。甚至我在下了几个所谓 flash player 播放器和浏览器插件之后,还是播放不了。
而像是 Bilibili 这样已经支持 HTML5播放器的网站就能很无缝地观看视频,从体验和安全角度来看,早日支持 HTML5播放器应该被各大视频网站列上日程。不过再次让人不解的是,许多 B 站视频点开后不能缓冲,或者缓冲后变成了15秒的结束动画。
(左侧为三星自带视频应用;右侧为优酷应用,不可缩放)
想要看视频的话,体验最好的还是三星自带的视频应用(应该是用的爱奇艺的资源库),可横屏可全屏。
另外一个遗憾就是,S8在 Dex 模式下,目测仅支持1080p 及以下的分辨率,我的4K 屏幕只能被强制压成1080p,所以其实小窗口看视频的效果也很一般。
游戏
曾经,一度,刚接上 Dex 的时候,我以为我能用键盘和鼠标玩《王者荣耀》了。
这种感觉在我听到熟悉的过场动画声尤其强烈,然而,最后我连登录都点不进去。
接着我试《阴阳师》的时候,它连过场动画都不给看就说无法运行。
再接着我试《死亡巨石》,这下终于可以进入游戏,不过这个游戏操作的核心是利用陀螺仪,我又不可能捧着底座加手机来玩,所以很快这个游戏就 game over 了。
没有再接着了,测试游戏部分纯属侥幸心理,毕竟 Android 上绝大部分游戏都是为触屏设计的,还会用到陀螺仪加速计之类的传感器,所以大家还是断了在 Dex 上玩游戏的念想吧。
体验超过及格线,但场景在哪里?
总结一下,Dex 在承继 Windows 体验上做得非常不错,操作逻辑合理顺畅,和 Android 区得很清楚,相比于 iPad Pro,它具有更先进的桌面形态和多任务系统。
在大系统的前提下,就是 Android 应用割裂了桌面和移动的体验的问题。大多数时候,Dex 是可用的,能够达到 Windows 八成的体验,时不时地会有些顿挫感;即使某些场景不能使用某个功能,也有相应的替换方案。不过这么多的八成体验综合起来,就不是整体八成的体验了。
对于一个文字工作者来说,S8和 Dex 的组合是够用的,起码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没有过中途放弃换电脑的冲动。
对于一个只是听听音乐看看剧的人来说,这个组合也能满足大部分的需求。
相比于 Lumia950的桌面模式,Dex 胜在应用丰富,聊微信刷微博听歌点外卖等等等都可以。相比于 iPad Pro,Dex 胜在能接外设,输入输出效率高出不少,缺点则是应用体验不那么统一,也没有移动性可言,需要另配显示器和键鼠。
那么,在使用了 Dex 这么长时间之后,我就在思考,谁会用这样的产品呢?是 PC 用户的 Plan B,还是对 PC 轻需求用户的替换选择?亦或是最先窥见未来设备形态的人?